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

【蘇文彬教授之服務學習概論】心得(三月十二日)

仔細聆聽蘇教授的演講後,我對「服務」一詞的定義徹底改觀。他說:「服務不侷限於擔任某單位的志工,只要你在當下或者之後讓人覺得歡喜,與人正面感覺、影響,那便是服務。」,教授指出多數人的盲點,亦提醒了我們,志工並無時空的限制,也許我們無意間的一句關心、一個小動作,就給了他莫大的力量。教授說:「其實妳們都當過志工,只是妳們不知道而已。」

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—在過程中,我們究竟是服務抑或學習較多呢?教授給我們的答案是「學習」,就我來說,亦為如此。記得之前曾去深水國小輔導小朋友,與她們相處的過程中,我們學習用各種方法解決她們的問題,也增進了自信心。小朋友們雖然年紀較輕於我們,似乎不能帶給我們什麼,事實上,我們獲得的更勝於我們服務的,「Learning from experiences, learninng by doing」所說的即為如此吧。

再者,倘若一開始我們便以「高姿態」來與她們相處,那麼,小朋友們也會感受到敵意,並且不願意敞開心胸與你互動。造成僵局的背後,就是我們對服務的盲點—自以為是。我們「仗著」是服務者,站在高處,而無知地認為被服務者必須低姿態,簡直錯得荒唐。服務從來不是一相情願的,平等、雙向才是服務的正確方向。我們一點也不偉大,只是盡心而已。

教授於演講最末端也提及,當志工千萬不能本末倒置,為了當志工荒廢學業、與家庭疏離,這樣就失去了擔任志工的意義。我們必須先從身邊做起,進而推廣至大眾。「勿以善小而不為」,亦為擔任志工一大要旨吧。孫中山曾言:「聰明才智越大者,服千萬人之務;聰明才智略小者,服十百人之務;全無聰明才智者,服一人之務。」,我們要衡量能力,追尋能達到的目標,盡己所能,而不過之。最重要的是—「歡喜甘願」,享受服務的每一刻。

最後,蘇教授以一個動人的故事作結尾,大學生陪老爺爺的故事,這故事引起了我的反思,是不是我們都只想著要幫助其他人,卻從不記得身邊的人也需要陪伴。綜觀而論,服務沒有時空限制、沒有大小之別、更無階級之分,只妳要想你做,現在就行!累積小善,亦能集腋成裘,成就大善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